顶层设计,网络用语中指中国新的政治名词。2010年10月,"顶层设计"在中共中央关于"十二五"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。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,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。2014年12月,《咬文嚼字》发布2014十大流行语, "顶层设计"入选。
一、建筑学概念
顶层设计就是一个总体规划的具体化。如果光有规划,缺乏具体的实现手段,则在总体规划之下很可能又造成各自为政、分兵把口的局面,造成资源难以共享,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后果。
二、工程学概念
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,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,追根溯源,统揽全局,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。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"整体理念"的具体化。
例如,要完成某一项大工程,就要实现理念一致、功能协调、结构统一、资源共享、部件标准化等系统论的方法,从全局视觉出发,对项目的各个层次、要素进行统筹考虑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,这一工程学概念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军事与社会管理领域,是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。
三、经济学概念
"顶层设计"是中央文件新近出现的名词,首见于"十二五"规划,也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。据国内专家解读,它是系统工程的专有名词。
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身是一场重大的改革,除了深化价格、财税、金融等领域的改革,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完善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等改革以外,也应该特别注重准确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分工,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。
四、应对挑战
"顶层设计"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,"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"但其也是一种民主集中,是从若干的谋一时、谋一域中科学抽象出来的。"顶层设计"不是闭门造车,不是"拍脑袋"拍出来的。
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,恰好是"顶层设计"呼应了来自基层的强大发展冲动。
改革开放初期,由于诸项改革措施的受惠面比较大,社会动力与政府的牵引力紧密结合,带动改革加速推进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,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,利益分化进程加快,在利益面前形成共识的困难越来越大。"顶层设计"与"底层冲动"结合的难度自然也就加大了。
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"顶层设计"就是要自上而下,但必须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,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,让地方、让社会及各个所谓的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。
五、顶层设计从哪里入手
1、企业战略规划
2、商业模式设计
3、产品创新体系
4、内部管控体系
5、沟通激励机制
6、企业文化建设
六、中小型企业顶层设计的重要性
企业不论大小、不论起步的早晚,顶层设计至关重要,通过对众多中小型企业的接触,大部分死于没有顶层设计,甚至经常听到中小型企业的老板经常说的一句话“那些都是瞎扯淡,产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”,这句话一点没有错。可是这些老板没有真正理解“产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”的核心,没有精准的产品定位、没有系统的产品策划、没有明确的目标群体、没有清晰的渠道思路、没有合适的价格体系、没有有效的传播方式,你的产品凭什么卖出去?因此,顶层设计是前提,不但要设计,而且要专业、要精深、要系统。
(一)企业文化决定企业高度
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,没有文化的企业,连人都招不到,为什么?你去找一份工作,你看的是什么?看的时这家企业有没有前景、有没有文化、看没有愿景,有愿景的企业,大家觉得有奔头,有愿景的企业大家宁愿自己拼把,换句话说叫做跟着企业干,拼不出来也心甘情愿。但是没有愿景,又开不起薪资的企业,我凭什么在里边干?而这些恰恰是中小型企业。
企业文化不是信条、不是几幅字、不是几条励志的语言、不是口号,而是企业是什么?企业能做什么?企业的目标在哪里?企业应该树什么旗、走什么路?走成功了之后大家能得到什么?地位、收入、荣誉、事业?
企业文化是创业者的心声、是企业的原动力、是企业的性格、是团队的风格、是企业的目标,决定着企业的团队组建、企业的方向战略、企业的产品设计、企业的产品服务等等。因此,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高度。没有企业文化注定你引领不了客户、留不住人才、招不来商家,因为大家跟着你干,你要给别人一个跟着你的理由。
(二)股权机制、薪资体系决定人才流失
“人才”是未来竞争的核心力,大多企业都认知到了人才的重要性,但是在实际的机制和体制中并没有完全的深入,换句话说出来,企业有留人的心却没有留人的真正机制。
当然也有的企业没有留人的意识,没有人才,企业再有钱、有产品也等于零。因为有了人才,就会有人脉、就会有资金,就会有市场、就会有企业的磁场。现在的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老板往往把赢利看得非常重要,把员工看成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(这里主要说的是核心管理成员),虽然很多老板都会觉得自己不是这样,表面不是这样,内心的真实关系却是这样,导致内心的真实暴露出来的时候就会引发震旦,会支配着行为去执行与内心相一直的方向。因此作为中小型企业,人才一直成了发展致命的因素。
那是不是留人才必须靠高收入?有的老板简单的把员工看成势利之徒,只要有薪资就能留得住好员工。笔者并不这样认为,马云刚成立公司的时候是靠高薪吗?新东方刚成立的时候是靠高薪吗?我想大部分的都不是,而是企业的创业在某一个行业中有精深的了解、有执着的信念、有清晰的思而形成企业最初的性格、魅力,一个人有影响力,就会形成足够强大的磁场而吸引人才不断的注入。
当然我们也深知,单靠个人魅力可以留人一时,却难留人长久,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领袖更多的应该注重企业的机制留人。个人认为长久留人的方式有股权分配、高薪留人、期权留人等方法,目前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高薪留人法。部分企业对股权稀释采纳的非常少(大企业、上市企业除外),因为小企业的企业体制相对不健全,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是靠个人经验拼打起来的,因此不敢冒然采取股权机制。针对这部分企业,个人建议可以采取期权式或者业绩期间考核制(即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给予相对于的奖励机制)。企业相对而言可以忽略基层员工的留人机制(因为中高层稳定,基层组建相对而言简单),但是中高层的稳定性一定要注重留人机制。
(三)产品定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
任何企业,产品是本,产品定位不好,其他做得再好也没有用,你可以靠强势投入来增加你产品的知名度,但是如果你的产品质量不过硬,美誉度起不来,那么企业的知名度越广,对企业的风险越大。
产品的定位清晰,你的目标客户才够清晰;产品的定位清晰,你的渠道思路才会清晰;产品的定位清晰,你的生产员工、业务团队的工作方向才会清晰;产品的定位清晰,你的宣传方式才会有效;产品的定位清晰,才能够差异化你的市场竞争环境。
产品的定位包括了你产品资源优势、品质优势、品名设计、广告语设计、功能设计、理念设计、包装设计等的综合体,做得越全面,你的产品就更具有生命力。
(四)目标客户定位决定渠道建设的速度
有了明确的产品定位后,需要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的定位,目标客户的分析,决定了产品的营销思路,包括业务流程、渠道模式、价格体系、促销体系等。
有了明确的客户分析,就可以明确通过什么样的销售渠道才能够达到消费者的方式。目标客户定位不准确,必然导致销售走弯路,投入不明确,渠道不畅通,甚至堵塞。
目标客户的定位是渠道设计的前提,只有找准目标客户,根据产品的性能与目标客户,才能精准的设计渠道。
如我们做的矿泉水,他的目标客户群体非常广,面对全国所有的人群,因不同的消费群体的购物环境不一样,故而要达成产品到客户的消费,必须就要构建不同的销售渠道来完成。如商超渠道、流通渠道、网络渠道、特通渠道等多种渠道设计。
(五)渠道设计决定发展速度
渠道是营销的重要环节,4P之一,渠道建设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,甚至造成严重退换货导致企业的亏损。如我们的产品面对的是封闭渠道,如餐饮、工厂等,如果渠道设计为商超渠道、流通渠道,必然导致流通阻塞,甚至退换货。
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没有完整的渠道设计,而是根据经验或者是简单的人脉关系构成,随便找个亲戚朋友经销、代理,或者是到市场以凡是客户等打款、能进货就给予代理,这样均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。
(六)价格设定决定企业生存
定价定天下一直被信奉为大多企业的取胜之道,但是部分中小型企业对定价的理解却是不以为然。
从笔者接触很多中小型企业来看,大部分存在没有完整的定价体系,导致企业直接走向灭亡,把定价看得太简单。
很多企业都反映一个问题,现在的利润养不起人,做不了宣传,控制不来市场,经销商积极性不高,其他产家的力度太大,其他厂家的人员投入较多,其他厂家的宣传品较多。自然,因为你的定价不够科学,自然导致矛盾的出现。
你投不了人,你的服务就跟不上:你给不了返利,你就管控不了经销商,包括窜货、乱价、任务;你不给退换货,市场客户就会不买,甚至产生负面影响。因此定价不合理,造成的矛盾就会特别多,并且循环束缚企业的发展。
定价必须综合生产成本(原材料成本、生产成本、设备折旧成本……)、管理成本、利润、物流费用、营销费用(包括营销团队费用、市场促销费用、市场宣传费用、市场物料费用、经销商的管控费用、会议费用……)等多方面综合定价。包括了众多的定价办法:撇脂定价、成本定价、成本加成定价、心理定价、屋数定价等多种方法,针对不同的产品综合市场进行合理的定价。
价格的设定关乎整个企业的利润分配的合理性。因此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。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、各部分、合作单位的生存。
(七)宣传方式决定传播速度
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,让目标客户、合作伙伴更加了解企业的产品、文化,宣传方式的选择非常关键,尤其是低投入、高效率的宣传方式方可尽快促进企业的发展。现在的宣传方式众多,电视、媒体、互联网、微信、会议、宣传品、户外广告等等,选择不准确,不但投入大,而且得到的效果并不会明显。
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必然经历导入期、发展期、成熟期、衰退期,每一阶段企业的宣传应根据相应的需求进行选择有效的宣传方式。
七、顶层设计的关键要素:前瞻性预判
顶层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未来5年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各种挑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清楚,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文本,并告诉企业上下每一位员工,让大家明白企业面临什么样的机会与挑战,如何做才能把握住机会,唯有这样才能始终领先对手半步,
顶层设计是企业高层领导者最最核心的工作,即面对未知的世界,面对不确定的未来,能够高瞻远瞩,从“后知后觉”到“先知先觉”。 从后往前看。有一前瞻性的预判。
顶层设计工作中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终极目标描述清楚,形成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,让大家看清未来。
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好的导演,可以给部下“说戏”,可以把自己心目中的那幅画面传递给员工,让大家明明白白地朝着目标去做事,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大家发挥出自己的水平。
设计师们通过实践经验提炼出来的理念,经过头脑风暴,系统化思考,让企业的执行官有一个清晰的终极目标,系统地思考,系统地的去实现这个终极目标。
设计中提出了哪些要素是充分条件,哪些要素是必要条件,如何管理企业经营机制的交易结构,可以说,系统性思考就是努力寻找“根本解”,从源头上做
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看到的问题往往是表面的现象,如果根据表面现象去采取对策,往往事倍功半,治标不治本,很容易反复。唯有方法论支撑,唯有把系统性的思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,企业才可以重复成功的模式和做法,才能够基业长青。所以优秀的企业都有外部诸多咨询服务机构成为企业的外脑,为企业设计出一套可以落地的方法论,包括企业战略规划、产品创新体系、产品研发体系、商业模式设计等等。
卓越的企业家非常注重方法论、注重过程控制。西方企业的特点:他们相信只要过程正确,结果就一定正确;如果结果不正确,一定是过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。有了方法论就可以提高组织智商,减少重复劳动。
管理必须科学化分解:引用科学的管理模式、智能化管理工具,量化指标,以绩效促业绩,以质量求生存,以营销创新场,以服务抢用户。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,做好人才引进,不仅用好在职员工,而且必须用好外部员工。
任何一个企业组织,一个好的想法只有落地了才有意义,所以执行力就是项层设计的临门一脚,那么执行力从何而来?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在哪里?这是很多企业往往忽视的问题,以为任务布置下去就完事了。其实不然,要想把工作任务完成好,首先要懂得任务的分解,如果分解不清楚。接受任务的人就不知道如何做。如果没有人提出问题,往往是没有听懂的表现,必须把任务变成“动作”,再把“动作”用标准化的流程和工具变成“规定动作”,这就是企业从内部上实施从顶层设计开始,逐渐细化的做好战略设计、公司文化设计、组织架构设计、三会治理设计、绩效管理设计、市场营销设计、服务体系设计、流程图管理设计,财务成本管理设计、绩效激励机制设计等。
总而言之,有顶层设计的企业不一定做得大,但是顶层设计不好的企业一定做不大。顶层设计就是把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素和主要挑战罗列出来,从而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,倒排时间表,形成一个通俗易懂的剧本,然后让各个职能的管理者按照“剧本”上的分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。就像盖一栋摩天大楼,一定是从上向下进行设计,再从下向上进行施工。那么同样的,一家公司想要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,应该是先看清未来五年公司要做什么,再来决定公司当下该怎么做。所谓“以始为终地制定战略,以终为始地开展行动”,便是如此。如若看到文章的各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欢迎在评论区多多分享交流,金泽盛业会踊跃与大家互动交流,当然,如若大家对城发咨询、城乡规划、乡村振兴、市政工程、园林绿化等模块也有意愿交流,我们也诚挚欢迎!